七年级上语文第四单元《河中石兽》导学案
学习方针
1. 了解并了解这篇短文的内容及其包含的道理。
2. 学习叙说和谈论相结合的写作办法。
3. 堆集白话词语。
教育要点
1. 凭借故事论述知道事物不能只知其一,不知其二的道理。
2. 寻觅石狮的不同办法及其理由、成果。
3. 对讲学家和老河兵的知道、点评。
预习使命
1. 凭借工具书读通课文,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。
2. 搜集作者生平材料和故事,了解《阅微草堂笔记》。
小材料:纪昀是清代有名的文人,学问广博,自幼聪明过人,24岁便中进士,31岁已成为翰林院大学士。其广博的学问和办理才干深受乾隆帝欣赏,成为《四库全书》的总纂官。官至礼部尚书。其著作与其广博的学问相同,涉猎广泛,内容杂博,包含了文学、前史、哲学、政治、经济、地舆等各个方面。在他的著作中,纪昀记录了许多他的亲身经历,胪陈了全部他以为值得注意的事情,又对所叙的全部常常加以讥讽和谈论。
预习检测:
一、填空
1.本文选自 一书,这是 所作的一部 小说,全书首要记叙 ,其间也有不少 。
2.本文作者是 朝的 ,字 ,学者,是 的总篡官。
3.用文中的语句写出本文的宗旨
二、解说下列句中加点的字
4.僧募金重修 5.棹数小舟
6.曳铁把 7.对错木柿
8.湮于沙上 9.不亦颠乎
10.啮沙为坎穴 11.可据理臆断
三、翻译下列语句
12.沧州南一寺临河干,山门圮于河,二石兽并沉焉。
13.尔辈不能究物理。
14.乃石性坚重,沙性松浮,湮于沙上,渐沉渐深耳。
15.其反激之力,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。
16.如其言,果得于数里外。
课中施行
(1)比较文中的寺僧、讲学家、老河兵寻觅石狮的方位、理由及成果。
(2)试剖析三人寻觅石狮的办法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差异?
(3)比较三人各自的性格特征。
提示:寺僧:阅十余岁,募金重修,求石兽于水中阐明寺僧意志坚决而经历不足。
讲学家:一知半解而好为人师,自视狷介而自高自大,小看别人。
老河兵:有实践经历,自鸣得意。
(4)联络日子实践,说说你从文章中取得哪些有利的启示?